【原文】遍地钳,遍地钳,神仙妙诀要君传。点穴须明真带假,节苞珠乳及窝钳。浪花漾月妙中妙,云外飘形玄又玄。
【林作良注】九升氏曰:节苞珠乳窝钳者,空窍也,不论高山平地皆有之。节者木之争(此字左边有一个月,不认识)节,长体上动处是。苞者其状如梭,突之横者是。珠者圆突也。乳者止乳也。窝者开口圆者是。钳者开口长狭者是。此六者,在山与高地则显而易见,在平田则微而难明。如浪花漾月,云外飘形,若有若无,微茫隐现也。
【原文】问君何者谓之穴,动处其中生关节。水边花发水中红,窗外月明窗内白。
【林作良注】此指人觅穴之法也,平阳之穴,固难测识。然真气所在,其地必不板死,决有动形,有动则有穴也。即正面平板不动,至水边必吐出花舌,谓之侧出。盖真气在内,其外自有关节也。水边花发者,平洋之气,遇水而兜收。青乌经云:大地平洋,杳茫莫测。沼沚池湖,真龙憇息。故其结穴,多在水际。穴作于上,影落水中。故曰:水边花发水中红也。若离水太远,则失真气矣。窗外月明者,大地平铺,毫无动静。直至临弦蘸水,忽吐半月之形,穴结于内,内既无形,以半月为据。故曰:窗外月明窗内白也。此二者,平洋求穴之妙窍也。
【原文】只为识龙不识穴,下了之时儿孙绝。更有识穴不识龙,下后家计似悬钟。
【林作良注】此言龙穴两者,俱须审察得真,方可下手。识龙不识穴者,亦认得龙至些矣。但不明穴法,或急或脱,失左失右,不得龙之真性情,真气脉,犯死绝之气而凶也。识穴不识龙者,地无真气,反现花假,时师识认乱扦,此不识龙之故也。盖花假必无真龙,叵能辨真龙,自然能察真穴也。平洋大地人不识,或在水边或在石。或在平田或在泥,或在沙洲与堆积。
【原文】乘风气散主人离,水绕罗城方是吉。
【林作良注】此历指平洋结作之场也。平洋之穴,有结于水边者;或平地忽露石脊石顶而穴结石边者;或深田污泥之中,大势成局,而结没泥龟者者;或水荡之中,孤墩独圩沙洲结穴者;或坪中起墩起阜为堆积而结者;结穴之场,种种不一。若不知各样结作,即穴在目前,不能识矣。故公历指以启后人也。乘风二句,内有妙义,平洋之地,非以高起为乘风,以不得水为乘风。有水环绕则无风,无水环绕则有风,所谓水去则风来,水来则风去也。若以高起为乘风则非矣。
【原文】天下州城住向空,何曾撑住后头龙。今人不合古人法,谁道后头无好峰。
州县人家若怕此,千门万户怎生容。无明见者生疑惑,不下空龙下死龙。
死龙曾似空龙活,龙动之时天地阔。不信但看州县场,尽是空龙活泼泼。
潭州方圆八十里,十万人家尽向西。不然也去讨多龙,所以难言空处空。
衡州再回四十里,南山靠在西湖尾。家家空住向前塘,不信龙从何处起。
【林作良注】此节以阴阳二宅一理相通,即阳可以知阴,而示人用空之法也。夫阳宅之大,莫若天下州城,而州城多坐空向满,人丁繁庶,财赋聚集,此已验之程式也。生人既可坐空,则死魄亦可坐空矣。无奈世人不能即阳推阴,只信山法之坐实朝虚,而疑洋法之坐空向满。于平洋中,必要靠实。抑知山为阴气喜敛,洋是阳气喜舒。故实处为死,空处为生,不宜靠实也。死龙二句,乃公指出天地之妙理。盖天地之气,不过空实二者。实为地,空为天。宋胡安国云:地上空处无非天也。故一山上耸,地之上入于天。一河下陷,天之入于地。世人但见为空,不知是天。故不明空中有气,空之为龙矣。抑知空实二者,一气贯通。在空则无形为阳,在实则有质为阴。上极苍昊,下极黄泉,无平不充。然不结穴者,以不得阴阳之交结也。必须空抱实,实抱空。打成一太极圈,方是阴阳之交结,为龙之动也,合阴阳而成一穴。其一半实者,有来有止而为龙,其一半空者,亦有来有止而为龙也。但实龙人所易知,空龙人所难晓,故公指明之。一处之空,与大空相通。一处动则大空咸动。故曰:龙动之时天地阔也。倘不信空龙之妙,但看各州县场。如潭州衡州,皆坐空向实,空龙活泼,的有实据。何得执死龙之一见耶。空龙非公不能知,亦非公不敢道。盖天地之妙用,不过阴阳交姤而已。山耸而入天,阴交阳也。空陷而入地,阳交阴也。山高则四旁之空多,故宜实而后与左右喜包裹。地低则入地之空少,故宜空而后与左喜低旷,此自然之理也。夫平洋大地,一片平铺,若无空界,则阳不交阴,为死土矣。故平洋必以空界为活也,水必入之。后人因有水龙之说,与山龙对待立论。然言水龙固不背空龙之义,而究不若言空龙之无疵。何则平洋高处,一有空界即便成穴,而水常涸。又高地成局,四面平田,亦不近朝堂以空言龙,则有水之空,与无水之空,理俱不碍。此公之所不可及也。
【原文】世人也有住空龙,龙在空时总有功。背后水从生旺起,儿孙世代不教穷。
【林作良注】此一节明坐空得水之妙也。穴既坐空,后必有水。水者,地之用神也。若消纳得法则生旺之水从穴后起矣。盖生旺之水,聚于穴后,大胜于穴前。穴后是主,穴前是宾。宾吉怎么如主吉。世人只喜朝水,不知坐水。何也。
【原文】人言侧背是黄泉,误了人家万万千。不信但从仙迹验,后头冲水出神仙。
仰山南岳庙龙基,世上时师那得知。只为水冲龙背脊,四方朝拜不曾离。
【林作良注】此一节。因世人不知坐水之法。而并示人以冲水之妙也。世人讹以侧背有水,谓之黄泉,不敢靠水作穴,则远水而犯死气矣。抑知古之仙踪后冲水者,出异人奇士。如衡州南之庙,水冲脊背,而朝拜甚多。盖神庙必得美地,而后威灵显赫也。夫穴坐横水人尚畏之,一见直水冲来,岂不大骇。抑知冲水之力,更大于横水乎。
【原文】天下江心与海心,君山常在鉴中行。橘州水陆金山寺,更有公安与洞庭。
雁峰石鼓朱陵寺,下有沧浪可濯缨。人杰地灵多秀气,发高请举占科名。
杜甫卢同李白祖,后头尽以水为邻。此人不比凡流辈,尽是惊天动地人。
【林作良注】此又言水中之地,以觉人畏水之迷也。海中江中皆不结作,君山在洞庭湖中,金山寺在镇江江中,洞庭山在太湖中,至荆州之公安,衡州之雁峰石鼓,皆临水成地,而出人秀气,请举高名。是水之为福,无异于山矣。夫水之中,尚能结作,又何疑于近水哉。即以阴地言之,则李杜卢同之祖墓,皆穴后坐水,阳宅阴地莫不皆然。又何疑乎侧背之水欤。
【原文】四畔团围水绕屋,于中有穴食天禄。
【林作良注】此言水中之结作,多成贵局也。今人一见水心,独圩之地,便云无来脉。不知江南平洋长不十里,广不千亩。何地不在水中,而人财繁盛如此乎。余请言大地之象,而小者可类知矣。夫大舆之为物也,外包以天块然中处。上半充之以气,下半承之以水。故四海围绕环大舆者,皆水也。天体居外而动,地体居内而静。二物相依附,而不相连络。是此大地,固混然而无来脉者也,宁得曰大地无脉而无气乎。盖地本无所,地之气,即天之气也。天地一气相贯,故大地不必有脉而自有气。即以地脉论之,昆仑居大地之中,如伞之有顶,各方落脉,分行八极,皆有脉相连,并无断处。但脉有起伏,故有高下。其高者出于水面,低者沉于水底。人从水上观看,若有断绝,而其下实。海外诸国,皆连成一片者也。岂中国水中之山地,独不相连而无地脉乎。至郭氏言界水则止者,是言结穴界气之水。外无水界,则内气散于地中。盖有界则气聚,无界则气散。非言大水也。故玄机曰:所止者小界,所过者,大江。小界者,不能止脉而脉自止。大江者者,水本来界脉而脉自过。古云:龙过千江,不过一堂也。知乎此,则平洋无脉之疑,可以冰释矣。
【原文】不惟运禄秦云翰,别是乾坤一卷书。
【林作良注】不惟句阙疑,平洋之法,与山法不同。故云别是一卷书也。
幕讲师者,元平四明人也。深明杨刘平洋之法,扦穴著书,留传于世。今人一见平洋法,便指为言幕讲法。而行平洋术者,动称我得幕师秘传,若幕师另阅一门者。然不知晋郭氏有水钳,杨公有遍地钳,宋刘氏有平洋穴法。幕讲不过居述者之列耳,岂别有异术哉。今之指平洋法之讲派者,当急读诸公书也。
仪操氏曰:余尝平洋地穿山透地之中,见地支守位天干加临而后六甲之五行出焉。因悟地以形而受天之气,天以气而贯地之形。形静而实,气动而空。实非空无以发生,空非实无以依附。天地生生之道,其所以不穷者,此空实动静相成之灵妙也。及读平洋诸书,俚陋实甚。尝恨不得曾杨诸公一为发泄,怀此者有年。晚岁始得杨公遍地钳一篇,见其论理精深,出辞博大,言简而意多,法备而证确。于中空龙之说,骤闻之若他辟,及细味之,理固不爽也。余从干支中悟得者默符,始信至理所在,自有先得余心者。此千载所以颂祝杨公歟。
陈道荣曰:杨公言空龙,龙过空则活。幕师言水龙,龙界水则止。非以空以水为龙也。夫蟠乎空际,行乎水中,固皆有气,然扦葬必竟乘实。地之生气,地为主,水为应耳。若高突无水,穴后低平,即空即水也。后人执山法而作平洋,杀人多矣。闲有窃窥平洋书者,逢水边即曰坐空,居陷地,亦曰向满。张子微曰:平洋渐低渐下,葬之必绝。其杀人尤甚。凡此以有书无注故也。昌黎有言:孟子之功,当不在禹下。吾于此注亦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