赣州风水祖师曾文辿趣谈
作者:吉祥风水网   发布日期:2023-08-20   浏览量:62次

世有非常之人,抱非常之志,成非常之功业者。或治国安邦,名标青史,或经纬满腹,洁身隐迹,或倡公益之举,扶济困危,或挟奇异之能,行道于世。此所谓人同非常,而道志各别,皆能留芳千古者也。



曾文辿(公元854—916年),字继舆,号逸真,生于大唐中和甲戌岁,原居于江西于都曲阳乡小溷村,兄文遄、弟文迪,文辿排行第二。


曾文辿自幼读书习字,熟究天文、签纬、黄庭、内景诸书,尤好堪舆。他胸怀宽广,原想通过读书以图科举仕进,因避黄巢兵乱,隐居于都崇贤里的黄檀寺读书。有一天夜里,做梦看见一人,彩霞护体,目光炯炯地朝他走来,不觉一惊。第二天起来,恰遇杨筠松南下步龙传术,来到黄檀寺进香。曾文辿一见,正是昨日梦中之人,交谈后羡其学问,遂拜杨公为师,随其学习堪舆术,恭执弟子之礼。后同瘳瑀、刘江东等师弟朝夕相随,得到杨筠松尽心指点青乌、玄女之秘要。曾文辿师事杨筠松后,萌发出世之想,不愿仕进,师徒足迹遍及赣、浙、闽,观龙以势,察穴以形,青囊秘奥,体用兼妙,遂登堪舆大道。


广明二年,曾文辿举家迁徒兴国县梅窖镇三僚村定居,随师杨公寻龙觅穴,足迹遍及各地,名胜山水尽兴而赏,如遇吉壤,或图或记,留待后贤而发,逢困遇危则济;名播江南海宇内外。兴国当时尚未立县,曾文辿在城南横石岗上,择址建朱华塔,以锁兴邑文风财运。不久,北宋朝廷果然颁诏设兴国县于吉赣之间。


杨公仙逝前,曾文辿受命赴虔州,游说卢光稠安碓开井,为师复仇后,为避卢氏危害,远走他乡,隐居万载县之西山,于梁贞明丙子年,与诸徒于袁州万载观山察水,见地肖形五牛饮水穴,穴结池心,援指谓子徒曰:“吾死葬此,切记。”时值腊月,果卒。诸徒如命安厝,命其地曰:“曾仙塘”。后经年,其徒于豫章复见文辿师,惊其未逝,归后遂发其冢,果空棺,始知文辿师尸解,真成地仙矣。曾文辿所著《寻龙记》、《八分歌》、《泥水经》等书传世。


  后人尊杨(救贫)、曾(文辿)、赖(布衣)、廖(金精)为中国四大风水祖师。


曾文辿,作为杨救贫的首座弟子,是三僚曾氏开山基祖。


曾文辿早年跟随恩师杨救贫在赣南学风水、行风水术时,有一天,曾文辿独自外出游览,走到三僚地界,发现这个地方不错,就告诉师傅杨公说他找到了一个“前有金盘玉印,后有凉伞遮荫”地方,如果住下来,子孙可以世代为官。杨公过去一看,果然是一块山环水绕的肥美盆地,盆地中间有一座长条形的石峰,盆地后部有一棵凉伞形的松树,树下是一块圆形巨石。杨公云游天下,本无意驻留,但看到这块天造地设的风水宝地,决意留在这里授徒著书。他说:“这里果然是我们堪舆人的世居之地。你看前有罗经吸石,后有包裹随身,住在这里,子孙世世代代端着罗盘背着包裹出门。”

图片


  杨筠松和他的二个弟子曾文辿、瘳瑀一起,在盆地中间搭茅棚居住,他们把茅棚称为“寮”,师徒仨人是三座茅棚,附近的人们就把这里称作“三寮”(后人改名“三僚”,寓意人丁兴旺)。


  曾文辿自幼读书,原想通过科举仕进,因逢战乱,隐居在于都县黄檀寺读书,不问世事,后偶遇杨筠松先生,羡其学问,遂拜杨公为师,随其学习堪舆术。他将全家迁往三僚村定居时,杨救贫特地为徒弟择址定向,并作了一份地钳记流传至今:


  “僚溪山水不易观,四畔好山峦;

  甲上罗经山顶起,西北廉幕应;

  南方天马水流东,仙客拜朝中;

  出土蜈蚣艮寅向,十代年中官职旺;

  今卜此地为尔居,代代拜皇都;

  初代钱粮不兴大,只因丑戌相刑害;

  中年富贵发如雷,甲木水栽培;

  兔马生人多富贵,犬子居翰位;

  今钳此记付文辿,三十八代官职显。”


曾文辿唐末五代时迁三僚,时历宋元明清,迄今千多年来,特别是明清两朝以来,文辿后裔蕃衍千枝万派,分布全国各地,已成万丁著族,人文蔚起,忠烈满堂,卓然俊拔之士达于中外,足见杨筠松当年的预测不谬也。现在许多海外易经考察团专程到三僚村,都是拿着这份钳记,寻找中间提到的“天马水”、“出土蜈蚣”、“罗经山”、“甲木水”的所在。


Copyright © 2024 吉祥风水网 本站资源部分文章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可与我们联系删除。 赣ICP备19004202号 XML地图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09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