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名是假名的一种,多是文人、学者发表作品时用的署名,这种署名有的和原姓名有关系,有的和原姓名没有关系,又称著作名或假名。
由于笔名常见于报刊书籍,人们经常接触的是书报而不是作者本人,因此就使作者的笔名产生了广泛影响,其真正的名字反而鲜为人知。
比如,提起巴金、茅盾、曹禺、鲁迅、老舍、郭沫若、冰心等名字,几乎无人不知,但要提起李尧堂、沈德鸿、万家宝、周树人、舒庆春、郭开贞、谢婉莹等名字,也许知道的人并不多。其实,后面的这些名字才是作家的原名,但他们都是以笔名闻名于世的。
如果考察一下中国现代文坛,绝大多数作家都曾使用过笔名。其中,一些最知名的人物,如郭沫若用过30多个笔名,茅盾取过90多个笔名,鲁迅的笔名更多达140多个。
笔名大致分两类,一种是以姓名方式出现的笔名,如昊熙成,笔名吴伯萧;郭恩大,笔名郭小川;陈光美,笔名陈荒煤等。一种是以非姓名方式出现的笔名,如闻一多,笔名夕夕;钱钟书,笔名中书君等。
另外,有的笔名是为了纪念某件事情,或为了怀念故土而取的。如近代著名文学家郭沫若,原名郭开贞,由于出生在沫水、若水流域,为纪念故土,便以郭沫若为笔名发表作品笔名不仅中国人有,在西方也可以见到。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就以威廉莎士比亚的。
笔名发表文学作品,并以此成为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。在港台、东南亚地区和一些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侨,发表作品时都喜欢使用笔名。如美籍华人聂华苓的笔名为“远思”,英籍华人周月宾的笔名是“韩素音”,香港武侠小说作家查良镛笔名金庸”,散文作家陈平的笔名是“三毛”,等等。
取笔名的好处表现在两个方面,一是万一作品产生什么不良影响,可以对自己发表的意见大胆负责。二是如果有不同的看法,更可以毫无顾忌地提出自己的见解,甚至于发表某些批评和商讨文章。
现在,文坛的作家都疏于用笔名,他们的笔名即原名,都是用本名来写作的。即使偶尔用别名,也不是为了“隐”,只是为了就事论事,有意识地把文与人分开。